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报告(2015/2016年度)

发布日期:2016-06-15    浏览次数:2125

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

苏州市现代电子业商会

  

一、电子信息行业宏观发展背景

1、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凭借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等特点,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期,并且充分发挥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带动作用,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GDP中的比重一路走高,增长率基本保持在6%~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的调整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在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和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经济自2010年开始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世界经济的稳步复苏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走出低谷,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全面进入缓慢回升通道。

2015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萎缩情况有所好转,但产业低迷态势尚未彻底摆脱。新兴国家仍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是领导产业复苏的主导力量,但增速进一步放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为抢夺移动互联网时代先机,电子信息产业并购交易再创新高,国际知识产权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万物互联进入推动阶段,企业竞争方式更趋深化,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外,电子信息产业在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电子信息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也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

(1)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日益上升,且对国民经济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许多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电子信息产业在其中扮演风向标和突破口的角色。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撑和应用,电子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决作用。

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对发展模式的强大改造和塑造作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将快速深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以信息经济、智能工业、网络社会等为主要特征的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引领产业迈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第三,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融合工业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和推进制造服务化,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2)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既为产业的进一步纵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使产业面临着发展瓶颈和制约,产业发展亟需理清思路,进入蓄势待发的关键阶段。概括而言,目前,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中美领衔投融资热潮,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加强合作,并购重组行为集中爆发。从全球IT领域投融资规模来看,投资、并购、IPO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IT业跨界融合趋势明显,产业融合渗透加快。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变速度加快,“硬件+内容+服务”的发展理念加速普及,推动硬件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软件的渗透作用和改造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国际知识产权竞争激烈,专利纠纷层出不穷。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进入成熟期,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步伐即将放缓,产业和产品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特别是巨型企业之间相互制衡、甚至是打压对方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高科技产品成为摩擦焦点。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国际间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发达经济体开始通过立法或政策推进的形式保护本国电子信息企业,扩充IT相关产业的就业容纳力度,从而推进本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振经济。

五是万物互联进入推动阶段,演化路径逐渐清晰。受无线通讯设备普及、芯片价格下跌、大数据、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4G带来的高速低延时的网络等因素影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整体发展架构已渐成熟,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大幕已经开启。无论从国家层面亦或是企业层面,物联网推进已经全面展开,万物互联演化路径逐渐清晰,产业推进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六是竞争方式更趋深化,生态竞争成为取胜关键。传统的产品竞争日益深化为产业链竞争、生态圈竞争。国际巨头围绕系统平台升级、应用软件开发、数字内容集成、硬件更新换代的互动发展,构建“产品+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产业链竞争进一步巩固了跨国巨头的发展主导权,拉开了与产业其他企业在技术、市场、产业链各环节的差距。

七是技术水平提升加快,技术创新保持高度活跃。全球信息技术创新热度不减,信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子信息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趋势日益突出。

技术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创造新兴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3)回顾201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需求、关键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竞争核心和竞争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占比进一步扩大。2015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将维持整体3.5%到5%的增速。预测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025.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

二是技术创新不新,并强化技术与服务的有机融合。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都将围绕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美国将宽带网、智能电网和医疗信息技术等作为投资重点;欧盟希望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上全球领先;日本强化在半导体、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中国加大对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领域的支持力度。

三是龙头企业并购重组规模进一步加剧,产业格局有望重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15年爆发的大型并购投资活动的跨界、跨境特征将更加明显。一方面,大型收购企业的并购将以开拓上下游产业领域或挺进新兴业务领域为目的;另一方面,国内外IT巨头将纷纷加大海外投资与并购力度,以增强其在跨境市场的竞争力。这种大规模的战略性并购重组不仅会推进行业扩张的速度,还会改变行业格局。

四是互联网渗透力度和广度加大,催生新兴商业模式。2015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得到更深入的应用,形成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产业新增长点。推进自主、安全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加强应用电子产品的系统研发和智能化应用将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目前,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受益于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位于温和复苏发展的阶段。电子信息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发生微调;集成化、平台化、融合化和多元化趋势显现,产业竞争门槛日益提高;新兴产业群为应用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充分了解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把握其发展特点,明晰其发展趋势,将帮助我们汲取过往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借鉴曾经的失败和教训,在大势中判断并抓住发展的转折点,在转型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在转型中创造出新的竞争力,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迎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2、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

(1)综合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6.08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99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09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图1 2010—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情况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5位;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和7.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8和9.5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10.1%和8.8%,比上年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图2 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快于电子信息制造业9个百分点,软件业比重达到2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图3 2010—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变化

全年共生产手机和彩色电视机18.1亿部和1.4亿台,分别增长7.8%和2.5%,其中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13.99亿台和8383.5万台,分别占比达到77.2%和57.9%;生产微型计算机3.1亿台,同比下降10.4%;生产集成电路1087.2亿块,同比增长7.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12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运营相关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18.3%;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包括在线交易平台服务、在线交易支撑服务在内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收入增长25.1%;集成电路设计实现收入144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他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系统集成、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等)收入增长17.8%。

(2)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3775.3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6.5个百分点。

图4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其中,电子计算机行业完成投资1121.5亿元,同比增长30.6%,成为全行业投资增速最快的领域,电子元件、电子信息机电和专用设备行业分别完成投资2878.3、2316.3和1750.8亿元,分别增长17.9%、19.6%和13.9%,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电子器件行业增速均低于10%;东部地区完成投资6748.53亿元,同比增长20.3%,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4278.8亿元和2251亿元,同比增长8.1%和11.8%;内资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1462.3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高于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3.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制造业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614个,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行业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长32.7%,电子计算机行业增长35.9%,电子元件行业增长20.6%,电子信息机电行业增长24.4%;分地区看,江苏仍是新开工项目最为集中的地区,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长18.2%,高于上年同期16.1个百分点,浙江、广东、安徽省新开工项目分别增长13.4%、4.8%和45.3%。

(3)国内市场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13294.6亿元,其中内销产值61695亿元,同比增长17.3%,高于出口交货值17.4个百分点;内销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54.5%)超过一半,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图5 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产值累计增速对比

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子信息机电行业的内销产值占比高达83.3%和80.3%,电子专用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和电子元件行业的内销产值占比达74.6%、65.1%和65%,家用视听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器件和电子计算机行业的内销产值占比为55.5%、52.6%、42.6%和28.1%。此外,内资企业的内销产值占比达81.5%,中小型企业内销产值占比76.9%,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外商投资企业和大型企业内销比例均不同程度提高。

(4)进出口贸易

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3088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7811亿美元,同比下降1.1%,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为34.3%。进口5277亿美元,同比下降1.2%,占全国外贸进口比重为31.4%。贸易顺差2534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国外贸顺差的42.7%。

图6 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累计增速

软件业实现出口545亿美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外包服务出口额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增长4.2%。

图7 2015年我国软件业出口增长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额19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增速高于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比重(25.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在贸易主体上,内资企业出口24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民营企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6.8%,国有和集体企业保持3%和7.9%的增长;从贸易伙伴结构看,新兴市场中的新加坡、印度、泰国的出口增速达到10.3%、19.2%和20.8%;在区域结构上,部分中、西部省市出口增长较快,贵州、青海、广西、甘肃、内蒙古出口增速达到435.9%、70.9%、37.9%、32.3%、30.5%。

(5)结构调整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6316亿元,同比增长17.8%,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在全行业中占比提高至40.9%。三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6978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低于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图8 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同性质企业销售产值分月增速对比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中、西部地区分别实现销售产值14963亿元和10584亿元,同比增长18.1%和11.5%,增速高于平均水平9.4和2.8个百分点,在全国所占总比重达到22.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9.3%和16.6%,比上年下降1.5和4.6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86587亿元和1160亿元,同比增长8.7%和下降13%,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和21.7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软件业增速分别为17.2%和10.7%。

图9 2015年东、中、西、东北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对比

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占全国收入的56.6%,同比增长16.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但低于上年4.7个百分点。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中心城市达到11个,比上年新增加2个城市。

(6)经济效益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602亿元,同比增长7.2%。产业平均销售利润率5%,低于工业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平均成本为87.8元,仍高于工业平均成本2.1元,但比上年下降0.6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4.8天,高于工业平均水平0.6天。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30.7元,高于工业14.8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贡献率为10.1%,与上年持平;资产负债率56.6%,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图10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从主体看,内资企业占全行业收入和利润的比重达到41.3%和52.9%,分别比上年提高4.9和5.2个百分点;从规模看,小型企业继续保持较强发展活力,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为20.8%和19.4%,高于平均水平13.2和12.2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部分行业效益增长较快,通信设备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达到14.4%和18.1%,电子专用设备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达到14.5%和14.1%,电子信息机电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达到13.6%和19.7%,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7)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产业增速或降

相比2013年、2014年10%—10.5%的增速区间,2015年的产业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下降约2个百分点。这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走弱的大趋势一致。据Gartner在2015年10月份发布的预测,2015年全球IT支出将比2014年减少3.5%;预计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将继续停滞、个人电脑与平板电脑市场将持续走弱。由此预计,2016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速将维持在8%左右,并有一定可能在部分时间段低于8%。

市场饱和与颠覆性创新缺乏,使通信设备等成熟领域增速持续下降,导致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增速明显下滑。特别是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虽然国产品牌在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但增长压力仍持续加大。

2016年,4G发展开始进入稳定阶段,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行业增速很难实现逆转提升,可能逐渐从前两年的20%以上降至10%左右,行业引领作用明显减弱。计算机、家用视听市场由于持续的价格战,预计将维持5%以下的低速增长。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与2014年相比出现显著变化。预计在2016年很难出现高速增长。有可能拉动产业增长的两大领域是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

提振因素缺乏

自2014年以来,中国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产品进出口增速一直在低位徘徊,形势较为严峻。展望2016年,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需求依然不旺,进出口、出口和进口金额都回复到正增长状态的可能性较小。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一直处于正负之间的低位增长,对出口导向型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发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新开工项目数量持续增加。从中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产线布局看,2016年仍将有较大规模的投入资金,有望继续拉动产业投资的稳定快速增长。

数字视听领域,显示技术持续多元化发展,中国品牌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显示技术正迎来新的爆发期,ULED、量子点、激光电视、曲面电视、超薄电视等技术陆续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行业竞争加剧,海尔、风行等5家企业宣布联合布局智能电视领域,长虹、康得新、东方视界共同宣布推动裸眼3D产业发展,尼尔森网联、优朋普乐、芒果TV和国广东方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智能电视广告标准,随着智能电视从终端、服务到商业模式不断探索,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抱团成为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

通信设备领域,通信设备产品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不可持续,通信设备产业的增长将从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驱动转变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驱动。5G技术的研发和商用规划将推进通信设备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和融合化将是网络的发展趋势。全方位超宽带接入、新一代移动技术、睿智光传输网络、新型IP网络等技术将成为产业创新主要发力点。计算机和智能终端领域,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互联设备的冲击下,全球PC市场持续低迷。商用市场的需求相对稳定,但难有大幅增长,PC行业依然缺乏提振因素。

服务器方面,国内以开放POWER处理器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将成型,具有自主定义能力的POWER芯片服务器将推出并进入国内市场。云计算的进一步落地将使服务器的融合架构和集成系统获得快速发展,高端定制化服务器市场将成为厂商争夺的焦点。集成电路领域,2015年全球芯片销售额增长预计仅为2.2%,2016年预测应在1.3%左右,主要原因是传统市场推动力不足。例如,笔记本电脑、超极本等电脑产品销售将从6.2%降至1.9%;手机销售量的年度成长率可能仅为0.7%。内存部分,因为三星与海力士的新产能上线,DRAM将会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供应过剩。因此,中国集成电路增速也难出现逆势增长。

新型显示领域,新产能、技术、市场应用等方面都保持良好态势,从技术发展看,中国大陆骨干企业在高分辨率、宽视角、低功耗和窄边框、曲面等新技术上加大投入,新技术导入和应用提速,多条高世代线投产推动产业整体高速增长,新增投资拉动全球产业发展,外资配套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大陆,推动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材料和零组件配套发展。

强化核心基础

赛迪智库认为,从国外看,2016年受美国加息、量化宽松货币退出等政策后续影响不确定性影响,欧元区政府债务压力未解除,加之新兴市场经济明显波动和下滑,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仍然低迷。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显著下滑,全球IT支出将进一步下降,使得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十三五”时期的核心任务。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需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以克服当前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信息产业基础领域能力较弱,与产业规模不相适应,整体发展呈现应用强、基础弱的“倒三角”形态。我国在IGBT、电感器传感器等关键产品方面依然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在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展亟需的高精度传感器等领域也处于较为落后地位,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关键设备以及自动贴片机、薄膜流延机等核心专用设备则长期依赖进口。在中国构建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中,核心基础产业仍然是需要突破的缺口,需要引起持续高度重视。

2015-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伴随着产业间的融合创新,软件对硬件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决定产业竞争的关键要素。这就决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仅限于制造业范围内,需要重视从基础零件、核心器件、软件、整机组装、网络适配、应用等方面的竞争,其中,龙头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领导者。如三星在产业链上的完整性和某些环节的垄断性,如苹果在封闭操作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广方面的优势等,都是龙头企业在向国际竞争迈进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差距,中国企业应继续加快转型,重视设计产业链和生态圈竞争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

二、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1、2015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苏州工业生产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总基调,努力克服和化解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全年规上工业产值以0.2%的小幅增长收尾,但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较快。2015年,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产值9946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规上工业增速6.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 7565亿元,同比增长4.9%。(苏州统计局)

2、2015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完成情况

3、2015年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各区、市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三、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运行基本态势及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

1、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和主要代表企业发展情况

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做大硬件,提升软件”的发展思路,巩固电子信息产业在苏州国民经济中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建设各开发区互融互进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15年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潜力,力争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跨越,新投产企业贡献率提高,近两年苏州市新投产世硕电子等36家工业企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78亿元,是上年产值的3.2倍,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

苏州市是我国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而且位列前三名之内;苏州是位居中国智慧城市百强前列;苏州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苏州是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获国务院批复。全市努力将苏州市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和重要的研究开发基地。

主要代表企业的发展: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苏州市,200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600487) ,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前五强。公司在全世界设立18个营销和技术服务机构,业务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线缆主力供应商。亨通光电拥有完整的光电线缆产业群,在光纤光棒、智能电网、海底通信、电力、传输拥有最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及行业话语权。

苏州市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12日,位于国家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园内,是中国最具规模的五代线从事液晶显示面板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龙腾光电目前已具备每月投入12万片以上玻璃基板的处理能力,是国内最具生产规模的五代线TFT-LCD生产企业。龙腾光电率先在国内同业中进行产品转型升级,由原来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用面板三大类产品增加至六大类产品,新增车载工控、消费性电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产品规格涵盖1.77寸-27寸。龙腾光电将领先的技术应用于产品中,以提高新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积极开发On-Cell触控技术、氧化物TFT、3D显示、蓝相液晶等产业前沿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龙腾光电肩负着国家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展开着中国自有液晶产业的宏伟蓝图。当前全球智能手机面板的用量约20亿片,龙腾占比接近10%。被评为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百强企业。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集自主研发、全球化运营数字文化娱乐内容为一体的新型数字科技公司,业务涵盖游戏、移动通信、虚拟科技等多个领域,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蜗牛数字是中国最早的3D网络游戏研发企业,也是中国第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D游戏引擎的企业。2015年1月,蜗牛数字获得工信部颁发的虚拟运营商牌照,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获此牌照的游戏公司。2015年4月,蜗牛移动成立,蜗牛数字正式进军移动通信领域。目前,蜗牛移动主推“免品牌”系列产品,涵盖开放性移动游戏平台(免商店),差异化流量产品服务(免卡)、流量合作业务以及一系列为游戏玩家定制的移动终端设备(游戏手机78 P01、W3D及游戏主机OBOX)等,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围绕移动游戏的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蜗牛移动将最终打造成为智能机以及4G时代核心应用的服务专家。被评为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企业。

2、行业优势、劣势简要分析       

(1)优势

苏州市是是我国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而且位列前三名之内,各子产业分布较全,劳动力素质较高,基础实力雄厚。

●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得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济南、成都、青岛、苏州、天津等城市位居中国智慧城市百强前列。

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苏州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2015年10月底,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位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由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将为苏州转型增添助力。

●苏州市位于上海浦东开发区1.5小时半径内,来料加工、内外贸易、技术研发等具有较强的浦东开发区辐射接受能力和竞争力,配套服务十分便利。同时苏州市还有工业园区、高新区,以及昆山、吴江台资集聚区,张家港、太仓港保税区的支撑,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

●苏州本土高校不多,但由于苏州热土的吸引力,注入清华、北大、浙大、南大等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均在苏州设立研究(生)院,吸引了科研人才及专业精英落地苏州,增强了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优势。

●未来将形成两个极,一个是以南京为核心的创新极,有科研院校资源;一个是苏州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极,有较强的产业基础。(苏州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孙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苏州市16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江苏省经信委和江苏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第一批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名单,其中,苏州市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的第五代线TFT-LCD面板智能生产车间等16个车间被评为第一批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智能车间数位列全省第一,车间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约20亿元,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共约900台。其中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高速电机智能生产车间等9个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车间获得了省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奖补。这批项目的实施必将带动行业内企业加快智能车间建设,有力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水平。

●苏州电博会已成功举办过14届,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IT专业展会之一。除了将B2B、B2C专业展与消费展分开外,电博会突出创新与变革,强强联手,与台湾电路板协会合作,制造商机;根据当下发展新需求举办了ISA工业4.0及智慧自动化展,通过三展联展,不仅全面展示了苏州电子产业的最新发展,更为增进各地电子信息、科技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平台。

(2)劣势

●稳外贸是稳增长的突破口,但在制造业尚未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时,低速增长将成为外贸“新常态”。

●坐拥后发优势的重庆市,恰是江苏流失的,更准确一点是苏州流失的。由于受到电子产品代工结构调整或订单转移影响,进出口呈现“双降”态势。

●多年来,国内无数的国外品牌代工厂支撑起中国“世界工厂”的盛誉,然而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内代加工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从数据来看,“三个主要经济指标外资贡献了2/3”,外资是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导和重要支撑,也较早地遇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外资工业对全市工业的推动力减弱。民营工业近年来发展良好,但受规模型企业少、创新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成长,但短期内还难以弥补传统支柱产业减缓所形成的缺口。

●有些政策支持仅停留在给予少量资金扶持的浅层次上,未从产业发展的内生性活力增强角度考虑。例如本土民营电子信息企业还未真正走出困境。

●缺乏一批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大量的是外资企业和配套加工企业,本土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产业链末端,附庸色彩十分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弱。

●大量中小微企业分布小而散,没有通过强有力的资源、市场整合手段,造成各自陷于规模偏小、投入乏力、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

四、2015年度电子信息行业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1、继续发展众创空间,培育本土创新企业

目前,苏州全市已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发展规模继续领跑全省;去年以来,苏州市加快实施“创客天堂”行动,积极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完善服务模式,培育创新文化,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百花齐放的局面,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此次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的“乐创空间”,太仓市国际服务外包园运营,按照“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实现创业与创新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成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引进和服务创业企业(或项目)15个,吸引了佳一新新材料、雄城电力、亿控机械、帝格欣等11家创客入驻,入驻项目12个,入驻企业团队7个。2016年2月,苏州市众创空间协会正式成立,全市各地90家众创空间入会,占到目前苏州市众创空间总量的95%以上。

2、实践“中国制造2025”

对于大多数企业,“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不知所措,想实践但无抓手。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州市的实施细则”,立足各地各行业发展实际,研究制订各自的“工业4.0”发展路线图,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3、积极实施“互联网+外贸”计划

2015年苏州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全市已有一万多家企业在从事跨境电商出口,苏州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很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幅达48%,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达330亿美元,我们不仅要实施优势产能的输出,还要进口更多紧缺资源。要抓住国家赋予苏州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的机遇,聚焦金融、服务外包、物流、文化等重点领域,结合“互联网+”探索服务贸易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4、确定2016年度“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

以服务民生的信息化应用为重点,加快“智慧城市”公共展示平台建设,全面展示“智慧苏州”建设中涉及的城市公共信息、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成果。

五、2016年度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展望及希望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适当予以考虑的问题

1、2016年度行业展望   

从国际层面来说,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步发展,但有一个新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就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产业转移、新技术的采用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主导,会给我们国内、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国内层面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电子信息产业跨界趋势的迅猛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本地层面来说,苏州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期,近年来的总体负增长趋势有望在今明二年趋稳回升。但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还面临着转型升级、提档增效的艰巨任务。电子信息领域内的一些主导产业,将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甚至弱者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如何将“苏州制造业大市”华丽转身为“苏州制造业强市”,将是政府、行会以及企业必须考虑与破解的紧迫课题。

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分析,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本行业的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投资110亿元,增长38.2%,预示着行业转型升级、提档增效力度加大,为行业上行增加了强劲的动力。

2、我们必须考虑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

(1)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必须围绕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走出”战略,首先必须引入“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来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探索“制造商”转型“服务商”模式,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优化研发、制造、销售及全管理流程,适时采用先进制造业技术及柔性制造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家必须吸收新理念、形成新思维、探索新模式,将创新放在首位。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创新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考虑。

(2)必须重视智能制造,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苏州市已制定“中国制造2025苏州行动计划”,电子信息行业的制造业企业必须从“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目标为出发点,通过“管理精益化”、“信息数据化”、“制造智能化”手段,改造传统制造流程,增强企业的新的增长动力。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二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2015年6月15日“传统的‘MADE IN CHINA’我们还要做,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工业和信息化部座谈会),2015年6月7日“‘集众智者成大事’,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亿万人层出不穷的新鲜点子,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进中国制造的职能转型”(国务院常务会议),2015年8月21日“促进中国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商‘补课’,同时还要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国务院专题讲座),2015年10月14日“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国务院常务会议),,215年10月29日“中国有完备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德国有先进技术,应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传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艺文革民和业态,达成双赢”(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2016年1月27日“‘中国制造2025’突破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商,加快推动中国工业的‘浴火重生’”(国务院常务会议),2016年3月25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展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小微企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2016年4月6日“‘中国制造2025’,不能只搞装备制造业,而要用消费者的选择,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中国制造’的升级”(国务院常务会议),20165月4日“‘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

(3)必须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对企业的扶持

围绕上述国家发展战略,单靠企业“一头热”是无法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提档增效的,必须由政府来引导行业发展,给予政策、资金、发展环境的支持,同时政府还应充分运用市场调节的“无形的手”来按照市场规律来推动行业发展,该支持的支持,该淘汰的淘汰。可喜的事,苏州市各级政府相应制定了产业发展政策和扶持办法,这将有利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务实发展。

一是支持和鼓励全市现有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进行适合本行业的“工业4.0”发展路线图探讨、实践。

二是加快推动智能智造,坚持以信息化提升发展传统制造业、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增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产品智能化水平,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是加快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培育一批下一代互联网、信息消费、智能终端等领域的重点配套、生产企业,并推动强强联合、互补联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实施鼓励企业家里人才战略,市场的竞争、资金的获得、技术的优势等等,均建立在培养强有力的企业团队基础上获得的。

(4)必须依托众创空间,培育新的双创氛围

一是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要加大政策扶持。适应“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集中办公等特点,简化登记手续,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

三是要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完善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机制,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

实施要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让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5)必须发挥行会作用,增强服务产业能力

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行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行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承担着承上启下、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电子信息行会坚持服务会员企业的同时,确立了“引领助推行业发展”的工作目标。2015年,我们先后举办了“制造商转型服务商现场学习交流会”、“苏州市智能制造现场学习交流会”等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或支持的活动2场,参与协办了“‘中国制造2025’探索中国工业革命之路”等活动4场,先后起草了《苏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关于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苏州市电子信息流通领域的抽样调查》等材料8篇。

2016年,我们将以建立“中德智能制造技术转移合作中心”、“苏州市创世纪智能制造研究所”及建设智能制造集聚区为突破口,以“创新发展为驱动”,进一步加大引领助推行业发展的力度。一是根据客观条件在苏州某区搭建“中德智能制造技术转移合作中心”;二是选择1、2家试点企业进行智能制造改造实施;三是建立可共享的“智能制造设备中心”和“云平台”;四是提炼智能制造工作业绩指标;五是建立“调研+论坛+展厅+培训+实施”的智能制造推广模式;六是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为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的新一轮发展进行探索和配合政府实施“中国制造2025”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2016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1、下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思考和建设

我市靠土地,资金,人员快速扩张是的发展道路遇到了瓶颈,面对土地,人才,环境承载的压力,不得不由引资到选资的转变,不得不走创新驱动发展,质量发展,品牌发展的路子,下一步不仅要加大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地方产品的自主配套能力,提升企业国际接单能力,更要引导产业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培育,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对苏州而言,从产业代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是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选择,大势所趋。受资金,人才,技术制约,品牌的代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但苏州要立足于长远,积极布局,推动苏州自主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逐步化解产能转移和代工企业倒闭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如下:

2、优化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1)调整和完善扶持集成电路,物联网,软件等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发展领域的相关政策。完善促进信息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环境,推动自主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营造芯片,整机,系统互动的产业生态环境,打造从芯片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校的服务。

(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进一步明确资金支持重点,加码专项资金投入,对核心关键领域重大项目以及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大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争取力度,加强产业资金配套。引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加快推进智能化生产车间建设,实现远程监控及管理系统,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

(3)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完善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体系,以产业政策为引导,以产业发展的重点关键领域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显著进展。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关注重大产业布局,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海外兼并重组和技术收购,培育终端产品,提升品牌战略影响力。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理念,支持和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兴业态培育,创新载体提升,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打造,关键技术突破和共性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进展,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抢占产业发展高端。

(5)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集成电路,软件,光纤光缆等重点领域,制定电子信息制造业人才队伍中长期建设方案。以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为依托,建立相应的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建设和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信息技术应用人才。